教练上门,体育课“配送抵家”

教练上门,体育课“配送抵家”
中新网海口9月27日电 (张月和)2025年琼台经贸合作交换会27日正在海口举办。台湾工商界代表、台湾青年月表、在琼台商代表以及海南省直无关部门向导等200余名嘉宾齐聚海南,共话互助、同谋发展。9月27日,2025年琼台经贸合作交流会正在海口举办。中新网记者 骆云飞 摄 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孙亚夫在致辞中示意,以后,年夜陆经济持续安康发展,长期向好的基础面没有改变,超大范围的市场劣势、完备的产业系统、不时增进的创新本事,为天下经济倒退注入了不变性以及确定性。希望广年夜台商台企能够充散发挥自身在邃密农业、高端制造、科技翻新、康健医疗等畛域的特点劣势,与海南的进展打算紧密对于接,找到新的增进点,实现互利双赢。  海南省委常委尹丽波在致辞中表现,海南与台湾同为祖国的两大宝岛,两地经贸来往频繁、人文交换亲密,同胞之间结下了高深深厚情意。当前琼台经贸交换合作正迎来新的首要时机,海南全岛封关运作将于12月18日正式启动,标记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迈入全新阶段。封关后,海南的政策系统将全面晋级,正在更广领域、更高层次上实现制度型开放,为各种市场主体带来更多优惠与便利。  尹丽波介绍,今年海南修订出台了“推进琼台交流合作30条”,从经贸交换、练习就业、创新创业、住房教导等方面推出一系列反对于政策,并成立台湾青年翻新守业供职中心,为深入琼台经贸合作供给了有力支撑。她期望宽年夜台商台企踊跃投身海南自贸港建设高潮中,同享海南自贸港设置装备摆设发展机遇以及革新成效,成为自贸港建设的介入者和贡献者。9月27日,2025年琼台经贸协作交换会在海口举行。中新网记者 骆云飞 摄  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会长李政宏示意,天下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自建立以来,一直以服务台商、匆匆进两岸经贸单干为己任,将来将继承发挥桥梁感化,促进琼台两地产业协同、优势互补,助力台商驾驭海南自贸港新机遇。  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许舒博认为,琼台产业互补性强,期待经过过程本次交流会建立常态化互助机制,推动务实合作。  据理解,此次交换会旨在深入琼台经贸交换竞争,推进产业对于接与资本共享,助力台湾同胞台资企业同享海南自由商业港开展机遇。交流会为期4天,经过政策解读、名目对接及实地考察等形式,为琼台经贸合作注入新动能。落幕式后,主理方将组织参会高朋赴澄迈、东方、儋州等市县开展商务考核。(完)--> 【编辑:刘阳禾】

效率提高,在CQ9跳高高2✅澳门葡京赌场官方网站-网址【079.one】㊙️最火爆PG电子超高爆奖率,注册即送38元方面,值患上关注。

官方数据,数据表现,全国2025届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人,同比增加43万人,而明年毕业生人数估计再创新高。在搜索引擎搜刮“年夜学生就业”能够看到,从地方到地方,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年夜学生就业任务摆在优先位置。  从往年春招到暑假,再到刚开始的新学期,教导部出台多项措施,相继面向卒业生举办“国聘行动”、“百日冲刺”行动、电子商务行业招聘活动、待业能力晋升“双千”计划、已经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……为帮助学生实现高品质失业,各高校对于从新生退学到结业离校,构建起全链条、全流程的就业管事体系,为大学生稳步迈向职场、实现人生价值保驾护航。  应届毕业生  构造进企口试定向挖掘岗位-->  为帮助应届毕业生高效对于接优良岗位、实现高质量就业,多所高校主动谈吐:北京科技大学锚定学科特点,构造学生走进重点企业开展示场面试,打造“访问-实习-任命”快速通道;地方财经年夜学、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院系则深挖资源,定向发掘岗位并举办“小而精”专场招聘;北京交通大学更设立专项夸奖金,疏导毕业生投身西部与下层。一系列精准行动从高校兼顾、院系发力、政策鼓动多维度入手,为结业生求职保驾护航。  李占魁没想到,本身在毕业季投出的第一份简历就精准“命中”,四个星期的实习期满,颠末问难考核后,他将有能够收到宝钢股份的录取照顾书。成绩会正在9月出炉,而这个时候,正是年夜部分应届毕业生方才开始秋招的时分。  他的高效求职路源于北京科技大学“钢铁强国路”企业访问调研活动。北京科技年夜学就业教导中央副主任胡琳茹告诉北青报记者,“钢铁强国路”企业走访调研活动是三方志愿共同匆匆进的。一方面,企业进展能更早、更深入地了解师长老师;另一方面,学生也愿望有机会去企业实地旅行,而高校自身也在开展访企拓岗流动。正在此背景下,北京科技大学“钢铁强国路”企业访问调研活动正在2024年推出,由校领导带队组织应届毕业生走入行业一线,访问重点企业,了解各方就业需要。该校就业批示效劳中央副主任胡琳茹介绍,往年,学校组建了12支失业先导团队,300余名师生分赴天下15个省分,访问了40余家重点企业。  北青报记者明白到,客岁,19名优秀学子正在现场收到了企业发放的首批任命通知。往年仅宝钢股份一家企业,就有13名北京科技年夜学同学进入暑期实习中,顺利的话,他们有可能在练习后获患上企业发放的录取通知书。  中央财经年夜学商学院党委副布告杨中英告诉北青报记者,学院积极织密校企合作网络,依靠学院“企业行”举动踊跃拓展企业资本,加强与业余相干行业和企业的合作联系,削减门生实习就业岗位机会,让学生走进合作企业生长研学研行,拓宽门生视线,晋升学生职业素质以及就业能力。通过校友联系、企业来访、定向雇用、访企拓岗等“请进来”与“走进来”相结合的途径,与企业建立实习实践基地,为学生练习就业提供有力支持。  杨中英介绍,学院还确立了优良店主单元名录,动态保护合作企业数据库,开展校友所在企业定向引荐。正在鼓励以及催匆匆毕业生踊跃加入学校举办的双选会根底上,学院定期展开小而精、专而优的小型专场招聘活动,普及校园招聘流动实效。  中国群众年夜学在拓宽就业渠道方面注意发挥院系气力,各院系分离学科专业特性停止年夜批招聘活动,开掘定向待业岗位。北青报记者明白到,中国国平易近大学招生就业处及各院系访问高品质用人单元410余家,为毕业生定向开掘就业岗位1100余个。尤其是各院系结合学科业余特点,共举办180余场应聘活动,挖掘定向就业岗亭1900余个,参会先生5900余人次。学校还注重保护对于靠近百家先锋强人就业练习理论基地,将更多适配性高的优质单元归入合作范围。  从黔北山区走到北京,北京交通年夜学2025年应届毕业生胡云选择回到他乡,入职中国铁路成都局团体有限公司贵阳南站。在贵阳南站货运编组场的寒夜里,一位工人徒弟指着积存的黔西北山货叹息:“如果调剂系统再快些,这些腊肉菌菇早该送到粤港澳的餐桌了。”这句话深深触动了胡云,他愈发清晰,变动他乡需要真学问、硬本领。  胡云是北京交通年夜学返回下层待业的学生代表之一。近年来,北京交通年夜学以“国家所需即为交大高足所为”的就业导向,制定黉舍“访企拓岗匆匆就业专项行动”路程门路,实现对于西部地区全掩饰,指导各学院聚焦学科业余特征以及地区产业发展需求,主动与广西、云南、四川等西部地域用人单元洽商对于接,推动校企联合造就重点范畴急需紧缺人才以及拔尖创新人才、共建实习现实基地,着力提升毕业生服务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供需适配度。  为了鼓励更多结业生前往西部、返回下层就业,北京交通年夜学实行“典范树模激励工程”,学校设立了基层就业专项奖励金,重点对于到西部地区、下层一线、重点领域就业的毕业生,赐与2000-40000元不等额度的资金处分。每年评比奋飞奖,举办下层事情锻炼营。2024届,基层就业人数同比增长33.6%,西部地区待业人数同比增进10.7%,一位毕业生被西藏自治区专项招录名目录用。2024年,黉舍发放夸奖金60余万元,167名学生被授予奋飞奖。两名师生获评“天下高校毕业生下层就业卓越奖学(教)金”。  正在校生  提前规划职业退学入部动手策划  暑假里,北京交通年夜学2025级复活吴紫涵(假名)兴奋地拆开录取通知书时发明,随通知书一路寄来的另有一份《2025大学生职业开展自助手册》,让他颇为意外:“职业教育这么早就初阶了吗?”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近年来,愈来愈多高校意识到,就业事情不能只针对大四门生,就像“教诲要从娃娃抓起”一样,就业要从年夜一新生入校时最先抓起,扶助学生及早领会自己的业余、尽早布局未来的职业生涯。  吴紫涵在办理新生报患上手续后发明,自己以及所有更生一起,需实现两学时的线上职业生活生存布局先导课。据该校就业与守业向导中央主任张博介绍,新生每每一对于年夜学业余缺少了解,而且退学一年后就面临年夜类专业分流,以是学校要帮他们尽快晓患上本身的专业及相干职业,对于大学生存乃至未来的职业生活及早规划。等到退学后,另有全校开设的21门校院两级线下就业引导类课程,囊括生活规划、就业指点、职业能力专题晋升、守业教诲等内容。个中面向本科生14门、研究生8门。  在北京科技大学,职业生活教育融入到本科生全过程培养种植提拔中,以致重新生入校军训时就开始了。胡琳茹告诉北青报记者,学校在重生军训时推出了“重生体验日”活动,让新生用半小时时间体验年夜学四年的生涯,并对于未来生长做出抉择。有的同学抉择了继续深造,但在体验后发现并不适宜自己。正在她眼里,比起提升教师求职能力,高校在帮他们建立准确的职业没有雅念中起的感化更加重要。比如如今一些先生一味求稳考公考编,便是就业看法呈现了后果,高校应当增强疏导,让教师看赴任别职业挑选的可能性,唤醒他们职业生涯的灵感。  北科年夜开设的全校必修课《年夜学生职业生长与就业指导》贯通本科四年,依据不同学年学生的生涯疑惑进展零碎的课程进修。课程之外,学校还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周三就业帮、周四工作坊、周五练习营,平面环绕式处置学生的生活困惑。到了寒暑假,“抢跑规划”“迎战秋招”“研后冲刺”“暖冬举措”等活动则为同学们提供有效技艺培训。胡琳茹就经常接到老师咨询,请她副手修正简历。  离校结业生  离校不克没有及断线任事温度不减  近日,教导部“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待业办事”小按次上线,专门为已离校、未就业的卒业生持续推荐针对于性强的岗位信息。传统上,大学毕业生一旦操持离校手续就成为了“校友”,再也没有享受应届毕业生报酬。但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待业效劳司相干认真人近日指出,当退却一步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帮扶,是重中之重,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,今年从教导部到各级高校,都把已离校毕业生纳入就业效劳范畴,做到“离校没有断线”。  “高校结业生离校后就业效劳”小程序的岗亭信息来自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内,其特征是能够结合毕业生的教诲后台、业余技艺、求职愿望等团体信息,有针对于性地推送匹配度高的优质岗位。这些岗位信息经由过程学信网年夜众号推送,将没有断持续到往年年末,毕业生需求关注该群众号。别的,寒假以来,国度24365年夜门生就业效劳平台连续面向2025届以及2026届高校结业生推出6个专场雇用会,个中多场是针对离校后未就业结业生的,涵盖天下多个省份以及行业。北青报记者在这些专场的北京地域招聘网页看到,招聘岗位分为互联网/通讯/电子、生产/加工/制造、制药/医疗、教导等十余个行业,各行业下又进一步细分岗位种别。  正在教育部的向导和动员下,在京高校正在服务离校结业生方面也致力作为。5月初至暑假时期,中国农业年夜学“中农云”学生待业服务网开辟了一个新专栏:“百日冲刺·离校不离心”2025届用人单位校招再对于接暨2026届提早批暑期练习专场,为未落实就业单位的2025届毕业生找任务、非结业年级师长教员练习搭建了一个特地的线上对于接桥梁。离校毕业生在这里预约注销并投递简历后,用人单元能够正在线挑选简历,而后与毕业生约定时光在线视频口试。  异样在暑假里,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就业兼任老师孙雅楠注重到,最近有一场企业招聘的地位多为电子商务,因而她给英语专业2025届一位已经离校结业生打去电话:“这个企业的职位和你比拟结婚,你感兴趣的话能够先看看招聘信息,如果能进口试,我们能够通话模拟一次口试。”据胡琳茹介绍,对付已经离校未就业的师长西席,北科年夜在昔时12月31日以前,各院系就业西席每一周都会以及他们联络,询问其求职停顿并同步给他们赋闲音讯。现正在,一些已经毕业好久想要换任务的同窗还会与胡琳茹联系,一些结业熟手里有适合的工作机会还会请她引荐学弟学妹。  中心财经年夜学商学院针对于已离校但仍有就业动向的学生,会建设特地的反对于接洽群,将给在校生的待业信息同步给结业离校学生,把柄他们的需要定向推举,同时为他们返校加入现场招聘会、三方协议支付或者替换等供应便利。  文/本报记者雷嘉 张月朦 张知依 【编辑:于晓艳】

从深层次看,未来,中新社北京9月27日电 (记者 马帅莎)记者从中国国家航天局获悉,9月27日3时28分,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核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波三号08星,卫星顺遂进入预约轨道,发射事情得到圆满胜利。9月27日3时28分,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命中央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,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,卫星顺遂进入预约轨道,发射任务获得美满成功。郝裕彤 摄  风云三号08星是国家民用空间根抵动作步伐中长期发展...

从战略高度,除,新华网权威快报|中国网络文学外洋活跃用户约2亿人  中国作协9月26日正在浙江杭州公布的《中国收集文学国内流传报告(2025)》显示  以后中国收集文学国内活跃用户约2亿人  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度以及地域  2024年网络文学行业海外市场营收范围为48.15亿元  中国收集文学国内传达地区格局多元  亚洲是中国收集文学最为稳固的市场  读者数目约占全球的八成  市场份额超越全球总量的一半  北美是中...

9月23日,“伊斯坦布尔桥”轮自中国宁波启程穿越北极航道驶往英国,标志着全球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正式开通。  该新航道将中欧单程货运时长缩短至18天。在传统贸易路线面临地缘政治动荡、中欧贸易结构加速升级的关键时刻,其开通战略意义深远。  破解地缘政治困局  当前,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和回头浪,北极航线作为新兴战略通道,对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韧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。这条航线不仅是破解“马六甲困局”的“破局之刃”,更是重塑全球价值链的“战略支点”。-->  传统中欧贸易高度依赖苏伊士运河航线,然而红海危机、运河拥堵等风险日益凸显。与此同时,陆上中欧班列也受地缘政治掣肘,亟需破局跃升。相比之下,北极航道直穿北冰洋,航程缩短50%、碳排放下降50%,更避开地缘热点,为中国产品运输提供了“避风港航路”。  从战略层面看,北极航道的价值集中体现于以空间换安全,以时效增韧性,助力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从“被动适应”向“主动塑造”转变。  撬动产业升级新机遇  凭借其独特优势,北极航道有望成为推动中国产业升级的“战略杠杆”和对欧贸易转型的“价值支点”。  航道独具的“天然冷链”特性(0-15℃恒温航行)使其成为高附加值产品的“品质保险箱”,精密仪器、新能源电池等“温度敏感型”货物运输成本将显著降低,助力中国制造从“成本竞争”转向“品质领跑”。  18天的极速直达带来的“时效革命”,则让圣诞工艺品、快时尚单品等“季节敏感型”商品精准卡位欧洲消费节点,推动外贸企业从“批量生产”向“柔性定制”跃迁,“中国制造”在高端赛道上跑出“加速度”。  重塑对欧贸易区域格局  北极“冰上丝路”将重塑中国对欧贸易的空间布局,既为沿海港口发展提供新机遇,也为内陆地区开放开辟新路径。  沿海港口将迎来能级提升的重要契机。宁波舟山港借首航之势贯通四大洋航线,上海、青岛等枢纽港未来将通过“冰上+传统”双通道叠加,加速提升对欧航运节点能级,全面巩固和提升中欧经贸关系。  内陆地区将突破开放瓶颈。义乌等外贸重镇有望摆脱“海运绕道、班列拥堵”之困,通过“冰上丝路+中欧班列”铁水联运,构建起“海陆空”立体化对欧通道,显著提升对欧贸易灵活性。一北一南,海陆联动,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因“路”而阔,因“冰”更活。  驱动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  北极航道建设与中国绿色转型和创新驱动战略高度契合,将成为提升中国全球价值链韧性的重要力量。  航道的低碳航行优势(单程减排50%)精准契合欧盟碳关税壁垒,让中国新能源装备、低碳产品以“绿色通行证”直抵欧洲市场,供应链环保溢价明显提升,推动对欧贸易从“成本竞争”转向“价值引领”。  冰区船舶研发将迎来技术创新浪潮。从极地导航系统到抗冰复合材料,中国船舶工业有望借此突破“卡脖子”环节,高端装备国产化率将大幅跃升。一条航线,既为全球价值链注入“绿色动能”,更以创新链锻造“中国韧性”。  助推构建新发展格局  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,北极航道的开通也具有特殊意义。  在稳定国内大循环方面,航道为“新三样”等高附加值产品开辟18天直达欧洲的“黄金通道”,提升中国制造的时效竞争力。在畅通外循环方面,依托中俄“冰上丝绸之路”合作,有助于构建“资源+市场+技术”三元体系,打造完备的亚欧贸易网络,有效规避西方国家“长臂管辖”。  当某些国家试图用规则“脱钩”时,北极航线以规则“联结”;当地缘博弈“断链”时,它以通道“补链”,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。  (作者:金瑞庭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室主任、研究员) 【编辑:于晓】

数据显示,全国2025届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人,同比增加43万人,而明年毕业生人数预计再创新高。在搜索引擎搜索“大学生就业”可以看到,从中央到地方,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大学生就业工作摆在优先位置。  从今年春招到暑假,再到刚开始的新学期,教育部出台多项措施,相继面向毕业生举办“国聘行动”、“百日冲刺”行动、电子商务行业招聘活动、就业能力提升“双千”计划、已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……为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,各高校正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,构建起全链条、全流程的就业服务体系,为大学生稳步迈向职场、实现人生价值保驾护航。  应届毕业生  组织进企面试定向挖掘岗位-->  为帮助应届毕业生高效对接优质岗位、实现高质量就业,多所高校积极行动:北京科技大学锚定学科特色,组织学生走进重点企业开展现场面试,打造“走访-实习-录用”快速通道;中央财经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院系则深挖资源,定向挖掘岗位并举办“小而精”专场招聘;北京交通大学更设立专项奖励金,引导毕业生投身西部与基层。一系列精准举措从高校统筹、院系发力、政策激励多维度入手,为毕业生求职保驾护航。  李占魁没想到,自己在毕业季投出的第一份简历就精准“命中”,四个星期的实习期满,经过答辩考核后,他将有可能收到宝钢股份的录取通知书。结果会在9月出炉,而这个时候,正是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刚刚开始秋招的时刻。  他的高效求职路源于北京科技大学“钢铁强国路”企业走访调研活动。北京科技大学就业辅导中心副主任胡琳茹告诉北青报记者,“钢铁强国路”企业走访调研活动是三方意愿共同促成的。一方面,企业希望能更早、更深入地了解学生;另一方面,学生也希望有机会去企业实地参观,而高校本身也在开展访企拓岗活动。在此背景下,北京科技大学“钢铁强国路”企业走访调研活动在2024年推出,由校领导带队组织应届毕业生走入行业一线,走访重点企业,了解各方就业需求。该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胡琳茹介绍,今年,学校组建了12支就业先导团队,300余名师生分赴全国15个省份,走访了40余家重点企业。 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,去年,19名优秀学子在现场收到了企业发放的首批录用通知。今年仅宝钢股份一家企业,就有13名北京科技大学同学进入暑期实习中,顺利的话,他们有可能在实习后获得企业发放的录取通知书。 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党委副书记杨中英告诉北青报记者,学院积极织密校企合作网络,依托学院“企业行”活动积极拓展企业资源,加强与专业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合作联系,增加学生实习就业岗位机会,让学生走进合作企业开展研学研行,拓宽学生视野,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。通过校友接洽、企业来访、定向招聘、访企拓岗等“请进来”与“走出去”相结合的途径,与企业建立实习实践基地,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有力支持。  杨中英介绍,学院还建立了优质雇主单位名录,动态维护合作企业数据库,开展校友所在企业定向推荐。在鼓励和督促毕业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双选会基础上,学院定期开展小而精、专而优的小型专场招聘活动,提高校园招聘活动实效。  中国人民大学在拓宽就业渠道方面注重发挥院系力量,各院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举办大量招聘活动,挖掘定向就业岗位。北青报记者了解到,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及各院系走访高质量用人单位410余家,为毕业生定向挖掘就业岗位1100余个。尤其是各院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,共举办180余场招聘活动,挖掘定向就业岗位1900余个,参会学生5900余人次。学校还注重维护对接近百家先锋人才就业实习实践基地,将更多适配性高的优质单位纳入合作范围。  从黔北山区走到北京,北京交通大学2025年应届毕业生胡云选择回到家乡,入职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南站。在贵阳南站货运编组场的寒夜里,一位工人师傅指着积压的黔东南山货感慨:“要是调度系统再快些,这些腊肉菌菇早该送到粤港澳的餐桌了。”这句话深深触动了胡云,他愈发清晰,改变家乡需要真学问、硬本领。  胡云是北京交通大学前往基层就业的学生代表之一。近年来,北京交通大学以“国家所需即为交大学生所为”的就业导向,制定学校“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”行程路线,实现对西部地区全覆盖,指导各学院聚焦学科专业特点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,主动与广西、云南、四川等西部地区用人单位洽谈对接,推动校企联合培养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、共建实习实践基地,着力提升毕业生服务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供需适配度。  为了鼓励更多毕业生前往西部、前往基层就业,北京交通大学实施“典型示范激励工程”,学校设立了基层就业专项奖励金,重点对到西部地区、基层一线、重点领域就业的毕业生,给予2000-40000元不等额度的资金奖励。每年评选奋飞奖,举办基层工作训练营。2024届,基层就业人数同比增长33.6%,西部地区就业人数同比增长10.7%,一名毕业生被西藏自治区专项招录项目录用。2024年,学校发放奖励金60余万元,167名学生被授予奋飞奖。两名师生获评“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(教)金”。  在校生  提前规划职业入学开始筹谋  暑假里,北京交通大学2025级新生吴紫涵(化名)兴奋地拆开录取通知书时发现,随通知书一起寄来的还有一份《2025大学生职业发展自助手册》,让他颇为意外:“职业教育这么早就开始了吗?”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近年来,越来越多高校意识到,就业工作不能只针对大四学生,就像“教育要从娃娃抓起”一样,就业要从大一新生入校时开始抓起,帮助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专业、尽早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。  吴紫涵在办理新生报到手续后发现,自己和所有新生一起,需完成两学时的线上职业生涯规划先导课。据该校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张博介绍,新生往往对大学专业缺乏了解,而且入学一年后就面临大类专业分流,所以学校要帮他们尽快了解自己的专业及相关职业,对大学生活乃至未来的职业生涯尽早规划。等到入学后,还有全校开设的21门校院两级线下就业指导类课程,包含生涯规划、就业指导、职业能力专题提升、创业教育等内容。其中面向本科生14门、研究生8门。  在北京科技大学,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到本科生全过程培养中,甚至从新生入校军训时就开始了。胡琳茹告诉北青报记者,学校在新生军训时推出了“新生体验日”活动,让新生用半小时时间体验大学四年的生活,并对未来发展做出选择。有的同学选择了继续深造,但在体验后发现并不适合自己。在她看来,比起提升学生求职能力,高校在帮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中起的作用更为重要。比如如今一些学生一味求稳考公考编,就是就业观念出现了问题,高校应该加强引导,让学生看到不同职业选择的可能性,唤醒他们职业生涯的灵感。  北科大开设的全校必修课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》贯穿本科四年,根据不同学年学生的生涯困惑开展系统的课程学习。课程之外,学校还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周三就业帮、周四工作坊、周五训练营,立体环绕式解决学生的生涯困惑。到了寒暑假,“抢跑计划”“迎战秋招”“研后冲刺”“暖冬行动”等活动则为同学们提供实用技能培训。胡琳茹就经常接到学生咨询,请她帮忙修改简历。  离校毕业生  离校不能断线服务温度不减  近日,教育部“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服务”小程序上线,专门为已离校、未就业的毕业生持续推荐针对性强的岗位信息。传统上,大学毕业生一旦办理离校手续就成为了“校友”,不再享受应届毕业生待遇。但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相关负责人近日指出,当前进一步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帮扶,是重中之重,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,今年从教育部到各级高校,都把已离校毕业生纳入就业服务范围,做到“离校不断线”。  “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服务”小程序的岗位信息来自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内,其特点是可以结合毕业生的教育背景、专业技能、求职愿望等个人信息,有针对性地推送匹配度高的优质岗位。这些岗位信息通过学信网公众号推送,将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底,毕业生需要关注该公众号。此外,暑假以来,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陆续面向2025届和2026届高校毕业生推出6个专场招聘会,其中多场是针对离校后未就业毕业生的,涵盖全国多个省份和行业。北青报记者在这些专场的北京地区招聘网页看到,招聘岗位分为互联网/通信/电子、生产/加工/制造、制药/医疗、教育等十余个行业,各行业下又进一步细分岗位类别。  在教育部的指导和带动下,在京高校在服务离校毕业生方面也积极作为。5月初至暑假期间,中国农业大学“中农云”学生就业服务网开辟了一个新专栏:“百日冲刺·离校不离心”2025届用人单位校招再对接暨2026届提前批暑期实习专场,为未落实就业单位的2025届毕业生找工作、非毕业年级学生实习搭建了一个专门的线上对接桥梁。离校毕业生在这里预约登记并投递简历后,用人单位可以在线筛选简历,然后与毕业生约定时间在线视频面试。  同样在暑假里,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就业专任教师孙雅楠注意到,最近有一场企业招聘的职位多为电子商务,于是她给英语专业2025届一位已离校毕业生打去电话:“这个企业的职位和你比较匹配,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先看看招聘信息,如果能进面试,我们可以通话模拟一次面试。”据胡琳茹介绍,对于已离校未就业的学生,北科大在当年12月31日之前,各院系就业老师每周都会和他们联系,询问其求职进展并同步给他们就业消息。现在,一些已经毕业很久想要换工作的同学还会与胡琳茹联系,一些毕业生手里有合适的工作机会还会请她推荐学弟学妹。 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针对已离校但仍有就业意向的学生,会建立专门的支持联系群,将给在校生的就业信息同步给毕业离校学生,根据他们的需求定向推荐,同时为他们返校参加现场招聘会、三方协议领取或更换等提供便利。  文/本报记者雷嘉 张月朦 张知依 【编辑:于晓艳】

相关文章